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1 -> 美丽兴庆 -> 文明实践
将打包带完美“变身” 社区有个“花篮奶奶”!
2025-04-24 19:48:30   来源:银川新闻网

  4月24日早晨7点,家住丽景街街道庆春社区的“花篮奶奶”杜爱英已经坐在阳台上,布满皱纹的双手灵活地穿梭在彩色打包带间,不一会儿,一个五彩编织篮就成形了,一旁摆着她不少新作品,谁也想不到,这些物品的原料都是废弃材料。

  几年前,杜爱英将垃圾站边大量被丢弃的打包带搬回家时,家人并不理解。“你养老金够花,何必捡这些?”看着满阳台的“垃圾”,孩子直皱眉。“烧了污染环境,扔了浪费资源。”她把打包带一根根擦干净,心里琢磨着能做点啥。

  一次,杜爱英从电视上看到几位志愿者在废弃轮胎上作画,将旧物变废为宝摆在小区空地上十分好看,她想起小时候跟着家人学手工的日子,那些消失的老手艺,或许能以新的方式延续。经过反复试验,她用打包带创新“三股交错编织法”,制作出镂空花篮、田园风收纳筐。半个月后,在社区的一次垃圾分类活动中,这些标注可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花篮、收纳筐十分钟就被兑换一空,居民们感慨,原来旧物也能创造新可能,孩子们也想让她帮自己编个小玩具,那时起熟悉她的人都叫她“花篮奶奶”。

杜爱英教居民编织收纳筐

  看到杜爱英编的物品好看又实用,左邻右舍想要学习,每次搞活动,社区便专门辟出一块地方让她教授技巧,在杜爱英的指导下,单亲妈妈小周给女儿编了杯垫,物业小王学做了置物筐。她还抽空做一些能装药盒的提篮、有防滑垫的隔热篮,带着这些独居老人和残疾家庭最需要的日用品送上门去。

  在丽景街街道社火队的道具房里,十几个缀着流苏的彩色花篮格外醒目,这也是杜爱英用打包带做的。今年兴庆区社火比赛前夕,她发现竹编道具破损严重,为了能让大家如期参加比赛,她准备用打包带重新制作既轻便耐用又低成本的道具,连续7天凌晨起床赶工,队员们怕她身体受不住,想凑合着用旧的,她却说,“社火是祖辈传下来的,道具也得有精气神。”最终,这支带着“环保道具”上场的社火队摘得桂冠。

杜爱英制作的物品

  “将废旧材料变成传递温情的纽带。”抱着这样的念头,杜爱英发起“以废换美”行动,居民可用废旧打包带兑换定制编织品。

  杜爱英是位老党员,在最近一次社区会议上,她展示了特制的“学习篮”,里面装着学习书籍和笔记。“既装得了理论,也盛得下生活。”社区党委书记赵园园这样评价。

  今年,庆春社区以杜爱英为榜样,建立“庆春巧匠”能人库,挖掘编织达人、花馍达人、环保达人等6位社区能人,通过打造“文明实践能量站”,形成“发现一个、带动一片”的良性循环。在新成立的“馍”力民俗志愿服务队里,杜爱英仍是“技术担当”,和队员为独居老人送出爱心花馍200余份。

杜爱英教居民编织收纳筐

  现在,杜爱英依然保持每天编织的习惯,她指尖跃动着的不只是打包带,更是邻里关系的交织和文明新风的诠释。(肖梦琪)

【编辑】:张剑平
【责任编辑】:邹炜新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