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1 -> 美丽兴庆 -> 政务公开
十余载风雨兼程:社区“老熟人”杨彦艳的为民初心路
2025-10-30 18:32:51   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“没有金刚钻,就别揽瓷器活。”这是新宁社区第三网格员杨彦艳常挂在嘴边的话。13年前,初入职的她还是社区工作队伍里的“新人”。如今,她已成为新宁社区网格工作的“主力军”,将老旧小区339户居民的生活需求时刻放在心上。哪家住着独居老人需要多关照、哪个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、哪栋楼的水管一到冬天就容易冻裂,她都一一记在心上、落在行动里。口袋里那本卷了边的旧笔记本,密密麻麻写满了居民的需求与嘱托,也让她成了大家口中最靠谱、最贴心的“老熟人”。

  解民忧:做网格难题的“攻坚者”

  今年5月,解放东街商铺因地下管道破裂遭污水漫灌,不仅影响商户经营,还致周边住户墙面发霉、地板受损,涉及12户居民。维修方案虽快速确定,但3户居民不愿承担维修费,协调陷入僵局。面对难题,网格员杨彦艳有自己的协调诀窍,处理纠纷前,先拍下关键现场照片,为此在接到反映时,她已用手机记录下三处核心画面:管道破裂缝隙、徐女士店内被泡坏的货物、刘大爷家渗水发霉的天花板。

  “光靠说难让大家认清问题严重性,有照片更直观实在。”杨彦艳带着照片再次上门,一边展示画面,一边细算费用分摊明细。然而,沟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首次上门与刘大爷沟通时,杨彦艳话未说完便被对方关门拒绝,“不摊钱”的回复让沟通陷入僵局;而涉及的部分上班族因早出晚归,始终难以碰面。即便如此,杨彦艳并未气馁。为联系上上班族住户,她连续5天晚上9点准时在居民单元楼下等候,终于在住户加班归来时成功碰面。她立刻上前,递上事先准备好的现场照片与费用分摊明细,耐心解释:“您看这污水要是持续渗漏,一旦影响到楼下邻居,后续可能产生的赔偿费用,会比这200元维修费多得多,早修也能早安心。”就这样,她跑前跑后十几趟,磨破了嘴皮子,终于让大家达成共识,凑齐1000元维修费,及时修好了管道。后来徐女士见人就竖起大拇指:“真得好好谢谢小杨!为了帮咱通水管,跑了十几趟路,有她在,咱心里踏实!”

  传政策:做惠民服务的“摆渡人”

  杨彦艳的笔记本,是新宁社区独一份的“活字典”。翻开内页,政策要点旁画着她亲手绘制的示意图。租户的入住年份、家有流动儿童的家庭情况、新搬来房主的联系方式……密密麻麻的字迹里,藏着一张充满温度的社区联络图。

  今年3月,社区开展退休人员认证工作,独居的韩叔对着手机操作界面犯了难,眼睛花、手也不灵活,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。杨彦艳得知后,特意跑到韩叔家,先自己操作一遍,拍下“眨眨眼、摇摇头”的关键步骤演示图,然后手把手教韩叔。一遍不行就两遍,两遍不行就三遍,直到韩叔能独立完成操作。她还在笔记本“韩叔认证”那一页旁特意标注“明年3月1日提前约,让他自己先试着操作,多练几遍就熟了”后来韩叔逢人就夸:“杨丫头给我画的图,比手机里的说明书清楚多了!有她在,咱老百姓办事不用愁。”

  暖民心:做孤寡老人的“守护者”

  “杨丫头比亲闺女还细心,有她在,我这老婆子心里暖和。”提起社区工作人员杨彦艳,独居老人门阿姨总是红着眼眶称赞。

  自门阿姨老伴去世后,孤单冷清便成了生活的常态。这一切被杨彦艳看在眼里,也记在了心里。从那以后,她每天都会特意绕路到门阿姨家,进门坐一会儿,陪老人聊聊天、唠唠家长里短。在她的工作笔记本上,“门阿姨”三个字旁画着一颗小小的五角星,下面清晰记录着:“每周二、周四可上门陪伴,每月5日提醒老人按时用药”。这份牵挂是双向的。有一次杨彦艳因感冒请假,门阿姨听说后,特意在家煮了一锅热乎乎的小米粥。她端着粥,颤巍巍地走到社区办公室,嘴里念叨着:“这孩子总惦记着我,给我买吃的、陪我说话,现在她生病了,我也得疼疼她。”

  除了情感陪伴,杨彦艳更把老人的安全放在心上。在一次社区独居老人家中安全隐患排查中,她发现门阿姨家的插座松动,电线都露了出来,存在不小的安全风险。她没多耽误,当天就联系电工上门修好插座,还自掏腰包给老人换了一盏防漏电台灯,笑着跟门阿姨说:“晚上起夜开灯,这样就安全多了。”而在她的笔记本上,又多了一行新的记录:“下月10日上门检查燃气软管,若出现老化情况及时更换”。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,让独居的门阿姨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基层实实在在的温暖。

  13年光阴,杨彦艳的脚步走遍了网格的每一个角落,卷边的笔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。从最初面对纠纷时的手足无措,到如今处理问题时的得心应手;从居民眼中陌生的“小杨”,到大家心里信赖的“老熟人”,她把“为民初心”刻进了网格的每一寸土地,融入了与居民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里。

  杨彦艳的故事,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是基层网格员最真实的日常。她手中的笔记本,记的是家长里短,装的是民生冷暖;她脚下的网格路,走的是平凡日常,守的是万家灯火。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还有无数像杨彦艳这样的“老熟人”,他们扎根基层、默默坚守,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真心传递温暖,把“为民服务”的誓言,化作了千家万户门口那盏亮着的灯,化作了居民脸上那句踏实的“有你在,我们放心”。正是这一个个平凡的身影,撑起了社区的“平安伞”,织就了城市的“幸福网”,让“为民初心”在烟火气里落地生根,开出了最动人的花。

【编辑】:张剑平
【责任编辑】:邹炜新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