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内水果飘香,居民围坐畅谈;室外亭下聚首,流动点位紧随,民意畅通无阻。大新镇燕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,深耕“两邻”理念,创新打造“室内话家常+固定‘祥’亭+流动议事点”三维阵地,让民意收集既有固定据点的便捷,又有流动延伸的灵活,将社区治理的触角精准触达居民“家门口”。
室内话家常:果盘桌边听民意解民忧
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,一张长桌时常备好新鲜果盘。党员干部、网格员与居民围坐一起,不设议题、不限时长,从孩子入学聊到楼道灯维修,从广场舞场地争议谈到养老服务需求。这种轻松的模式,让居民放下顾虑,把“不好意思说”的诉求变成“家常便饭式”的闲聊,社区则精准记录下每位居民的需求,从中梳理出“急难愁盼”清单。“以前觉得反映问题要走流程,现在聊着天,吃着水果就能把事儿说了,上周刚提的‘消杀垃圾分类防蚊虫的建议’,这周就落实了!社区的办事效率真是太快了!”家住燕祥家园的张叔叔笑着说。
截至目前,燕祥社区累计开展室内话家常活动共计5场,收集到道路维修,安装路口反光镜、清除楼体外墙蜘蛛网等意见建议29条,其中27条已转化为具体举措,像坑洼路面修复、高龄老人认证等民生实事,都在轻松的交流中落地见效。这种“闲聊有回应、事事有回音”的机制,让室内话家常成了居民心中“靠谱”的民意直通车。
固定“祥”亭+流动议事点:街头巷尾纳众智聚合力
在燕祥家园22号楼下的“睦邻‘祥’亭”是社区的“常设议事枢纽”,这里配备了便民座椅,居民路过时可随时驻足反映问题。早起晨练的王大爷反映“健身器材螺丝存在松动”,买菜的杨阿姨说“绿化带杂草该清理了”。针对“夏季蚊虫多”的诉求,联动物业开展“每周消杀+居民自查”行动。 “祥”亭还成了矛盾调解的“缓冲带”。此前因“楼上噪音扰民纠纷”起争执的两户居民,在亭内志愿者的劝解下,边乘凉边沟通,最终达成“错开休息时间”的和解方案。截至目前,室外“祥”亭累计收集民意108余条,化解楼道堆物、宠物扰民等纠纷32余起,真正实现“小事在亭内化解,大事由亭内预警”。
双阵联动:闭环机制让幸福落地生根
室内话家常的“深聊”“祥”亭的常听、“流动议事点”的精准议形成互补,社区为此建立“分类处置、限时反馈”闭环,收集的个性化诉求由网格员“一对一”跟进,共性问题启动“部门联办”,复杂事项通过流动点“现场办公”。残疾居民徐姐就是受益者,通过话家常了解社区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基本情况,经过培训后,现在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增收。
社区党总支书记徐艳茹表示:“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居民的日常生活里。我们坚持‘固定阵地守初心、流动点位接地气’,就是要让工作人员多跑腿、居民少跑路,把议事桌搬到群众‘家门口’,让每个诉求都能被听见、每个建议都能被重视。”(大新镇燕祥社区 张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