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了履职事项清单这把‘万能钥匙’,我们再也不担心信访件转不出去,没人认领了!”谈及乡镇(街道)履职事项清单带来的变化,兴庆区信访局和城运中心的工作人员难掩欣喜。这一变化的背后,是兴庆区聚焦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痛点,以清单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的生动实践。
作为典型的老城区,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更新,群众需求愈发多样,城乡建设、劳动社保等领域的信访投诉占比高达91%。这些案件大多涉及多部门、跨层级,办理流程复杂。
为摆脱这一困境,兴庆区以信访案件为突破口,通过真实工作案例溯源履职痛点,最终形成涵盖12个领域、64项配合履职事项的清单,清晰划分县乡两级各部门权责边界。如今,城乡建设、自然资源、民生服务等领域80%的信访投诉案件,都能在清单中找到明确承办主体,彻底改变案件“转不出去”“屡次被退回”的窘境。清单实施后,信访及12345平台投诉案件基本实现全部准确转办,办理效率显著提升,群众诉求响应速度大幅加快。
在优化诉求办理的同时,兴庆区还以清单为依托,开启“协同联动”的基层治理新模式。“现在多部门联合检查一次就能覆盖经营全流程问题,方便、便捷,我们也能更安心地做生意!”商户李先生由衷点赞。
原来,兴庆区将“综合查一次”跨部门联合执法列为乡镇(街道)基本履职事项,各乡镇(街道)依据《兴庆区“综合查一次”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任务清单》制定年度计划,依托“乡街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机制,推动执法从“一家独唱”变为“部门合唱”。丽景街联合市场监管、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团,对辖区农贸市场开展“拼团式”检查,司法所同步“伴随式”监督,便是这一模式的生动缩影。截至目前,各乡镇(街道)累计吹哨1086次,解决问题1074件,部门联合检查20余次,化解企业诉求200余件,既破解“看得见的管不了”难题,又让企业得以“专注经营”。
“减负赋能”是清单带来的另一重变革。以往,兴庆区乡镇(街道)综合执法办公室因人员专业能力有限,执法工作多依赖派驻中队;而派驻中队受“双重管理”,既要承接局机关任务,又要承担乡镇(街道)额外事项,执法效能大打折扣。对此,兴庆区通过“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”,将乡镇(街道)“接不住、不该管、管不了”的执法事项上收,明确上级部门履职方式,让派驻中队专注于城乡管理领域监管执法。这一调整不仅提升城乡管理水平,更解放了基层力量,使乡镇(街道)能集中精力抓民生、促发展。
清单的“责任倒逼”作用,更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高效解决。兴庆区大新镇利通新华赋住宅小区业主张先生,曾因小区业主违法占用公共绿化用地围栏建院,多次通过12345平台、市长信箱投诉却无果。“好好的院子被私搭乱建搞得不像样子。”张先生无奈地说。清单实施后,明确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查处侵占城市绿地行为,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整治私搭乱建,两部门联合执法,很快解决了困扰张先生的难题,“小区环境终于改善了,住着也舒服!”
如今,兴庆区正着眼于建立更完善科学的清单管理机制,为县乡两级“依单履职”提供制度保障。这场以清单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变革,不仅让减负成果落地生根,更在为兴庆区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(兴庆区融媒体中心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