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银产业园里校企面对面的深度对接、“人才夜市”中烟火气里的双向奔赴、创业担保贷款为企业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、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创业者精准启航,今年以来,兴庆区在打通就业服务全链条、赋能创业帮扶新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,一场场充满温度与活力的就业创业实践蓬勃展开。
打造“白+黑”就业服务新模式
近日,宁夏现代高级技工学校的50名应届毕业生走进苏银产业园,开启了一场特殊的“职场预习课”。在宁夏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的智能化仓储车间,药品分拣机器高速运转,传送带上的包裹精准归类,引得学生们连连惊叹。“原来‘智能制造’在真实生产中是这么运作的。”毕业生杨博举起手机,记录下眼前的场景。而在银川中博联合电气有限公司的机床加工区,火花飞溅的数控机床和精密电气设备让不少学生驻足讨论:“这个岗位和我的专业匹配度很高。”
随后的座谈会上,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直接抛出行业趋势和岗位需求,学生们则大胆提问:“薪资结构如何?”“晋升通道有哪些?”一问一答间,宁夏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与两家企业当场达成了“订单式培养”合作意向,为未来精准输送技能人才铺路。
下午5点,南门广场热闹起来,白天的“访企团”摇身变成“求职者”,带着实地考察的收获,走进兴庆区“人才夜市”招聘会。宁夏丝路征程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展位前,一位学生翻着政策手册笑道:“逛个夜市还能找工作,连创业补贴政策都问明白了。”另一边,宁夏京城广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负责人正忙着登记求职信息:“夜市年轻人多,一晚上收了30多份简历,比线上招聘效率高多了。”
当天,64家企业亮出1455个岗位,政策微站、简历诊所、法律咨询等特色服务区也人气火爆。
“我们要让就业服务像夜市经济一样‘活’起来。”兴庆区就创中心主任陈华说,这场活动不仅促成百余人达成就业意向,更标志着“日间访企+夜间招聘”服务模式的常态化发展,从“单向推介”到“双向体验”,让人才与企业在“烟火气”中双向奔赴。
金融“及时雨”浇灌创业梦
“这笔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,就像一场‘及时雨’,让企业的资金链活了起来。”宁夏昱元沣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超十分感慨。作为一家主营机械设备销售的商贸企业负责人,他的创业之路因兴庆区的政策扶持迎来转机。
2015年注册成立公司后李超一直专注于拓展业务版图,今年年初,通过朋友得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后,他第一时间提交申请资料。兴庆区就创中心联合银行信贷员迅速开展实地调查,从经营状况到资金需求,逐项严谨审核。凭借规范的运营和切实的资金需求,公司顺利通过审核,于4月成功获批400万元周转资金,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。
在毗邻中山公园的写字楼里,创业者李琦扎根少儿编程培训,2023年,他经多方走访后选址兴庆区。“这里的创业环境太好了。”李琦感慨,兴庆区不仅给予12000元创业补贴,还实现营业执照一日办结,让他的宁夏童趣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落地,开启创业新征程。
李超和李琦的经历,正是兴庆区以创业担保贷款助力企业发展、带动就业的缩影。今年以来,兴庆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11万元,培育创业实体573个,创造新岗位904个,带动1401人实现就业。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,兴庆区又构建起覆盖创业全周期的服务网络,在申请端,简化流程、优化审核机制;在服务端,组建由就业部门、金融机构、行业专家构成的服务团队,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、风险评估、信贷对接等一站式服务;同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,实时掌握贷款企业经营状况,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,让更多创业者受益。
精准培训点燃创业就业“新引擎”
“大家注意,模拟谈判时要考虑成本浮动。”近日,一场“如何创办企业”的培训班上,老师的指导声与学员们热烈的讨论声交织。
培训前,创业对学员杨彩霞而言仅是模糊构想,而在课堂上,老师以通俗易懂的商业案例,系统拆解市场分析、成本核算、营销策略等核心知识,通过角色扮演、小组讨论等沉浸式教学模拟真实创业场景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,让杨彩霞认识到,创业不仅需要热情,更要依靠科学规划与风险预判。
结业不到三个月,杨彩霞的茶酒品鉴店便开业了,店铺选址装修、原料供应链搭建、人员招聘、开业营销,她将培训所学精准落地。
这仅是兴庆区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的一角,在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,学员们用仿真设备练习急救操作;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上,大家操控着设备在模拟空域精准作业。今年以来,兴庆区创新开展“订单式、定向式、定岗式”培训,在民生与新兴领域双线发力,举办保育师、养老护理员、无人机驾驶员、网络创业等培训班19期,算力应用培训班78期。
为确保培训实效,兴庆区推出系列举措,建立“政校企”三方联动机制,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,实现“学习即实战”;推行“培训+考证+就业”一站式服务,配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专场考试,并举办定向招聘会,让学员结业即上岗。
谈及下一步规划,陈华表示,将建立培训效果动态评估机制,通过跟踪学员就业质量、企业满意度等指标,定期优化课程设置,持续完善“培训+实践+跟踪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让更多人在技能学习的现场收获成长,在创业就业的实践中绽放光彩。(记者 肖梦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