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冬的阳光穿过老槐树疏落的枝丫,在中山南街清和社区的小广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暖得刚好。网格员吴国相快步走到居民张桂兰身边,把一份回复递到她手里,“张姐,您家厨房的水管彻底修好了,往后用着放心。”
张桂兰的眼角和眉梢立刻舒展开,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。三天前,她做饭时发现铸铁水管渗了水,下楼扔垃圾时跟邻居随口抱怨了一句,没当回事。可这话偏偏被路过的吴国相听了去,她没多问,默默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了一笔。转头就联系物业师傅,敲定维修时间,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人上门把问题解决了。“咱们当网格员的,就得把居民的‘随口话’,当成自己的‘心头事’来办。”

这样的暖意,在社区另一角也悄悄蔓延。新改造完的休闲广场上,网格员张媛老远就跟散步的张大爷打了招呼:“张大爷,这新铺的步道走得还舒服不?”话音刚落,老人就拉着她往不远处的“睦邻亭”走,话匣子一下打开了:“舒服!太舒服了!以前这地方坑坑洼洼,杂草也多,谁敢往这儿来?你看现在,亭子修起来了,健身器材也摆上了,我们几个老伙计,天天在这儿唠嗑、活动筋骨,心里敞亮着呢。”
放眼望去,社区里的变化真不少:楼体重新刷过,颜色清爽;绿化带里的杂草除了,种上了耐寒的绿植;就连以前坑洼的路面,也全都铺成了平整的沥青。张媛想起几个月前,居民们聚在社区办公室反映问题的样子——“路太颠,推着婴儿车都费劲”“想找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”,句句都是实打实的难处。如今,随着路面修复、广场改造这些民生工程一件件落地,老旧小区慢慢换了模样,居民的日子也跟着亮堂起来。

夕阳渐渐西沉,把张媛和张大爷的身影拉得很长。初冬的风带着点凉意,却被这些桩桩件件的实事焐得暖融融的,就像张大爷脸上那抹真切的笑,不掺半点虚的。
没有宏大叙事,中山南街清和社区的温暖,就藏在一握手的承诺里,在一次闲聊的跟进中。它写在网格员那本记满居民需求的便签纸上,流淌在街坊四邻心照不宣的信任里。这细碎又实在的温度,正是初冬里最熨帖人心的光。
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