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在之前大火的电视剧《装台》里。还是去西安被各种好友和美食博主热情安利的“陕西美食”当中,“葫芦头泡馍”绝对是区别于“肉夹馍”、“羊肉泡馍”这类大家熟知的“地方风味”。
甚至从名字上就给人新鲜感。像是贾平凹说过:“外地人初见葫芦头,皆大骇,勉强食之,顿觉鲜香。”这段话极为具体地体现了一个“葫芦头泡馍小白”面对这一碗的整个“心路历程”!但对于陕西人来说,对这份食物饱含情怀,一碗葫芦头,一壶小酒,是难以体会的老陕时光。从历史上讲,葫芦头泡馍流传至今本身就有很多记载。
隔了这么多年,古今小人物都贪恋的这一口味道,竟然可以如此源远流长,烹饪精髓和秘密,赋予的民间美食魅力,自然有所讲究!
但是说来有趣,上次去陕西。因为时间原因把心心念的葫芦头泡馍给错过了,所以当我在银川发现这里的时候,几乎是半小时内就来到店里,先吃为敬!
兴庆区回春巷内,和平新村南门对面。珍味谣葫芦头泡馍,正是在这里了!像是纪录片里说的那样:食物总是随着人的迁徙而传播,所以每种好味背后都是人在土地上的酸甜苦辣的平凡故事!
店里老爷子本身就是这葫芦头泡馍的传人,在陕西也做了很多年了,一生的经历也很丰富,而珍味谣葫芦头泡馍做的是渭南风味的葫芦头。目前也是银川独一家的葫芦头泡馍,因为孩子在银川工作,所以在这里开了一个家乡味道的小馆儿。
所谓“葫芦头泡馍”,通俗又常见的检索答案是: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,外观似葫芦头,和羊肉泡馍一样的载体,但是完全不同的呈现,肥肠和掰碎的饦饦馍以及用了其他如木耳、粉丝儿一类辅料、和着当天耐心熬煮的汤底、以及每家儿都略有不同秘制的油辣子,浇泡而成。
店里所有的食材都是当天加工,阿姨娴熟的手法,整个过程看起来非常家常,好食材和多年的经验让一切游刃有余。
其实能想得到,烹制工艺很麻烦,阿姨说最重要的是处理肥肠,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、去腥、去油的要求,然后每天清晨的熬汤、馍三道程序,成就一碗经典美味的葫芦头。
一会儿的功夫,一碗上桌。馍有嚼劲儿,汤头鲜浓,油泼辣子喷香!肥肠不腻,粉丝,肉丸,这一碗扎实料足,比想象的要更适合银川人的胃!
一碗葫芦头的鲜香就在那口浓汤里,大骨、土鸡、舍得放各种大料,自然鲜美!说到葫芦头泡馍,不得不提梆梆肉。这简直就是老陕的地道搭配!
梆梆肉是经过熏制和卤制不同的工序烹饪,所以上桌后,吃第一口就会为这个很别致的美味所折服!给味蕾的感受比较丰富!肥而不腻,柔滑爽口,别样的口味,如果有几个朋友搭配一壶老酒,就更美好了!
当然还有温拌肥肠,按我说的这样搭配,一般人都会觉得:这伙计,会吃!一碗葫芦头泡馍里,浓缩的是亲情和传承、百味杂陈。这一碗,你是你不可错过的经典!吃到见底,不禁来了一句:撩咋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