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新镇燕祥社区非遗传承示范中心,除了常规的彩刺培训班,还有一股特别的暖流在涌动。这里专门为残疾朋友、宝妈等特殊群体开设了免费的葫芦彩刺学习培训,使特殊群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温暖港湾。
特殊群体学习的课程同样精心安排,考虑到学员们的实际情况,课程节奏更为舒缓,教学也更具针对性。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学员,老师会主动走到他们身边进行指导;而针对宝妈们需要兼顾孩子的特点,还灵活调整了学习时间,让她们能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安心学习。
负责授课的是“银川市兴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刺制作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陶利军。他主动请缨免费教学,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,赢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尊敬。课堂上,陶老师会根据不同学员的情况因材施教。对于手部活动不太灵活的残疾学员,他会特意简化操作步骤,选择更易上手的针法;对于时间碎片化的宝妈学员,他会将课程内容拆分成多个小模块,方便她们利用空闲时间学习。“葫芦的形状不规则,绣的时候要顺着它的弧度来,针法也要灵活调整。”陶老师一边示范,一边耐心讲解,确保每个学员都能跟上进度。
更让学员们欣喜的是,项目还提供订单服务,实现了“产、学、研”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。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的葫芦彩刺作品,陶老师负责联系订单客户。这些作品有的被制作成精美的挂件,有的成为别致的家居装饰品,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售。所得收入将全部返还给学员,让他们在掌握技艺的同时,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。
残疾人王大哥通过学习葫芦彩刺,不仅找到了生活的乐趣,还靠自己的作品赚到了第一笔钱。“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,现在不一样了,我也能靠手艺挣钱了。” 他拿着自己刚完成的葫芦彩刺作品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宝妈张女士也感慨道:“在家带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很迷茫,参加这个项目后,既能照顾孩子,又能学手艺挣钱,生活变得充实多了。”
燕祥社区党总支书记徐艳茹表示,葫芦彩刺项目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,更用实际行动帮助了特殊群体。未来,中心将继续扩大项目规模,让更多特殊群体通过这门技艺改善生活,让葫芦彩刺在传递文化的同时,也传递出温暖与希望。(燕祥社区 郝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