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城市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聚丰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,以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为抓手,通过建强组织体系、优化服务机制、凝聚共建力量,将群众的“烦心事”变成“暖心事”,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,居民生活更加幸福。
筑牢红色堡垒,让治理有“力度”
“以前电动车充电要排队,绿化带光秃秃的,问题反映上去总是要等很久。现在有了‘红色议事厅’,党员带头协调,很快就把充电桩安装好了,还补种了绿植。”家住聚丰苑小区的张先生谈起社区的变化,连连称赞。
聚丰苑社区构建“社区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三级组织体系,把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。通过“红色物业”联动机制,社区党支部牵头居委会、物业等定期召开议事会,广泛收集社情民意,听民声、访民情,有效化解了居民矛盾纠纷、绿化养护、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等民生难题,真正做到了“小事不出网格,大事不出社区”。
精准对接需求,让服务有“温度”
“王奶奶,您的高龄补贴材料我们帮您整理好了,明天就能提交!”网格员小崔一边翻看“民情日记”,一边耐心回复居民诉求。
聚丰苑社区推行“需求清单+服务清单”模式,通过“线上问卷+线下走访”收集居民意见,建立“问题销号”制度,确保事事有回音。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“健康到家”活动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体检。此外,社区还打造了“彩虹课堂+七彩假期”,推出"周末托管+暑期实践"双模式精准服务。精心设计的暑期特色课程形成服务闭环,涵盖安全教育、书法培训、绘本阅读、手工创作、科普实验等多元内容,“彩虹课堂”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,也解决了务工家庭家长“看护难”的问题,家长朱女士高兴地说。
汇聚多元力量,让共治有“广度”
社区创新推行“党建+多元共治“模式,通过“五联双报到”机制整合各方资源,建立资源、服务、需求“三张清单”精准对接需求。在职党员发挥专长服务居民,企业参与“微公益"帮扶困难家庭,党员和居民志愿者成立的“邻里帮帮团”活跃在社区服务一线。当塔桥家园居民付云霞因丈夫瘫痪陷入困境时,社区联合《有事您说话》栏目发动爱心企业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保障,实现“造血式”帮扶。“这么多双手一起帮我撑着,日子又有盼头了”付云霞的这番话,正是这个充满温度的社区治理模式最生动的写照。
从“被动管理”到“主动参与”,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共建共享”,聚丰苑社区正以党建为纽带,凝聚各方力量,把居民的“需求清单”转化为“幸福清单”,用心用情织密“服务网”,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温暖、最安心的港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