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树枝一修剪,家里亮堂了,心里也敞亮了!”近日,家住中山南街清和社区玫苑新村的85岁高奶奶握着网格员的手连连道谢。原来,社区网格员在一次日常入户走访中,意外发现一对党员高龄老人的“隐忍之忧”,并通过快速联动机制,24小时内解决了困扰老人多日的“槐树遮阴”难题,以务实行动诠释了“民有所呼、我必有应”的服务理念。
高龄党员“不添麻烦” 网格员“主动发现”
90岁的左爷爷是残疾军人,与85岁的高奶奶相依而居,子女长年在外。作为党员,老两口始终秉持“不给组织添负担”的信念,即便家中两间卧室因相邻变电站槐树枝叶疯长,常年阴暗潮湿、难见阳光,他们也未曾主动求助。直到网格员入户拉家常时细心察觉老人欲言又止,再三询问后才揭开这一“心头结”。
“敲不开的门”变成“24小时快办”
得知情况后,网格员当即赶赴民乐变电站沟通,却因单位管理严格未能即时进入。社区迅速启动“网格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机制,通过中山南街街道办与变电站上级单位取得联系,详细说明老兵家庭的实际困难。变电站高度重视,次日便组织专业人员对槐树进行针对性修剪,并承诺定期维护。“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,比我们想象的快多了!”高奶奶感慨。
“小事”折射服务温度 中山南街深耕“未诉先办”
清和社区党委书记表示,此次事件是社区践行“主动治理”的缩影。今年以来,中山南街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,要求工作人员“多问一句、多看一眼、多想一层”,尤其关注高龄、独居等特殊群体“沉默的诉求”。通过“每日巡、经常访、及时记、随手做”的十二字工作法,已累计解决居民“急难愁盼”问题63件,其中超六成由网格员主动发现,群众满意率达100%。
一束阳光照进卧室,照亮的不仅是老兵夫妇的家,更是党群连心的路。清和社区用“向前一步”的服务,让“有困难找党员”变成了“党员来找困难”,生动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