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70岁的张万银在前进街华林社区华林巷的电力小区住了三十多年,随着社区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,他脑海里小区基础设施老化、物业管理缺乏的记忆也随之更新。
近几年,华林社区辖区老旧小区住户对小区改造诉求较多,社区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及协调共建单位资源,为有需求的小区进行改造升级。在华林社区党建联盟会议上,各联盟单位代表就改善该小区环境方面纷纷发言。
得到社区的关注,居民张万银所在的电力小区,进行了外立面老旧电路、给排水、大树遮光等小区配套设施的提升,小区环境美化以及打造特色风貌等多项升级改造措施。不仅是在电力小区,华林社区的共建单位作为社区居民的“老熟人”,也经常出现在辖区各小区内为居民们提供服务。自治区林草局的技术人员在小区广场上修剪树枝,电力公司的电工师傅走进居民家里,为其检修电路,更换灯管,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为身体不便的老人送物资……居民的需求在哪里,各共建单位的身影就在哪里。
说起共建单位资源,这是该社区近两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新载体。“这两年,我们围绕‘党建+’党建品牌,形成了党建引领、多元共建、党群参与的工作模式。”据华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吴萍介绍,2020年,社区为团结凝聚近邻单位力量,主动与辖区的共驻共建基层党组织对接,定期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,研究共建事宜,制定共建工作计划,拓宽共驻共建“朋友圈”16个,以党建联盟汇聚起应对各项工作的强大合力。
前有整合共建单位资源,发挥基层治理更大作用的前进街华林社区,后有富宁街中寺社区升级“党建阵地”建设,扎实开展各项服务居民活动。
跟着富宁街中寺社区党委书记贾丽娜的脚步,沿着辖区道路一路走,总是会遇到与她打招呼的居民。她告诉记者,2022年,中寺社区改造升级了集学习、议事、休闲于一体的“党建阵地”,阵地面积由200平方米增至1148.2平方米,打造了舞动空间、墨香别院、非遗工坊等13间功能室,开展有声阅读、红歌会、诵读会、亲子阅读等活动,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。“社区开展活动多了,自然就成了熟人。”贾丽娜说。
据贾丽娜介绍,为做优党建阵地品牌,社区通过吸纳辖区老党员,建设了3个小区党支部阵地,覆盖了辖区所有无物业的老旧小区,形成社区的脚步走到哪里,阵地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。
此外,社区还积极打造综治中心、矛调中心、社区警务室等“党建阵地”,通过“雪亮工程”大数据平台、智慧指挥系统和线上调解系统,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,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。通过开展基本公共服务、入户探访服务、便民志愿服务等,把一个个陌生的邻居如同“散落的珠子串了起来”,让“陌邻”变成“睦邻”。
这些都只是兴庆区用党建这根“绣花针”穿起基层治理工作千条“线”的缩影,在各项工作中,各社区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,多措并举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。(刘媛 乔占云)